據英國研究者報道,接種麻疹-腮腺炎-風疹(MMR)疫苗是特發性血小板減少的一個危險因素。
倫敦公共衛生實驗室傳染性疾病監控中心的Elizabeth Miller博士及其同事對于1991年到1994年間住院年齡在12~23個月的血小板減少患者的病史資料進行分析。
所研究的36例患兒共住院45次,21例MMR免疫接種史的患者住院28次,其中9例在接種后的42天內住院。
結果發現,接種疫苗組6周內住院的概率是對照組的3.27倍,研究人員認為MMR組在接種的6周后發生血小板減少的絕對風險是1/22,300次接種,每三例血小板減少患者中有2例是由于MMR疫苗接種引起。
與非接種因素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相比,接種MMR疫苗相關的血小板減少的特點為:病情較輕,住院時間短,血小板計數較高。
由于疫苗接種與兒童既往的血小板減少復發無關。因此Miller博士指出,該種情況并不是MMR疫苗接種的禁忌證。
不僅麻疹疫苗,甲亢同樣可以導致血小板減少。
甲亢引起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血小板生成減少
可因甲亢代謝旺盛,能量物消耗過多,形成鐵、維生素、葉酸等營養物不足,進而影響巨核細胞生成障礙而致血小板減少;亦可因過多的甲狀腺素損傷干細胞,影響巨核細胞或血小板的生成而使血小板減少,亦可能是促血小板生成因子調節障礙所致。
二、血小板破壞過多
?、偌谞钕偎啬茉鰪娋W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使血小板的半壽期縮短;
?、诿庖咭蛩?,甲亢為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可檢出其免疫球蛋白;
?、凵贁导卓翰∪丝沙霈F脾腫大,脾臟是破壞血小板的主要場所,脾機能亢進時血小板破壞過多可致血小板減少癥的發生。 臨床上血小板減少可與甲亢同時發生在一個病人身上,當血小板減少患者患甲亢后血小板減少會進一步加重,且對皮質激素治療反應差,所以當血小板減少皮質激素治療無反應時,應作甲狀腺機能檢測,以免延誤診斷與治療。若因治療甲亢造成的藥物性血小板減少,則應調整藥物,以免加重病情,造成不應有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