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癥狀有哪些?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可分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輕、中度血小板減少可無出血表現,重度血小板減少常有皮膚、黏膜瘀點、紫癜、淤斑、鼻出血、口腔血皰等,嚴重者會發生顱內出血,是主要死亡原因。若不及時治療,約52%的患者會因顱內出血導致顱內高壓致死。醫院專家稱治療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先了解疾病癥狀是科學對癥治療的關鍵。 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癥狀
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分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不同,癥狀表現也有所差異。具體如下:
急性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起病急驟,可伴發熱、畏寒、怕冷,多見10歲以下兒童,常突發廣泛嚴重的皮膚粘膜出血。皮膚出血表現為全身瘀點或瘀斑,以四肢及易于碰撞部位多見,嚴重者可融合成片甚或形成血腫,如見有口腔、舌大片紫斑或血皰,又伴見頭痛或嘔吐,往往為顱內出血先兆,要特別警惕。
慢性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一般起病隱襲,多數在確診前數月甚至數年已有易發紫癜、鼻衄、牙齦滲血、月經過多等病史,患者多20-50歲。本病患者出血程度不一,紫癜散在色淡,多發生在下肢,多因上呼吸道感染或過勞誘發急性發作,每次發作可延續數周甚至數月。病程較長,部分病人可反復發作遷延數年,自行緩解者少見。【還有其他疑問?點擊這里與在線專家一對一交流】
資深血液病專家袁六妮表示:分型不同,癥狀不同,所選治療方式也有所區別。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一旦發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接受科學的診療,辨清分型再治療。
血液細胞基因分型檢測技術 分型、病因一測便知
中國疾病數據庫最新血液病數據調查顯示:我國93.7%的血液病患者長期不能得到有效治療,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在治療過程中缺乏對血液細胞基因分型的深入剖析,而目前國內許多醫療機構尚不具備血液細胞分型技術。在此醫學背景下,醫院率先推出血液細胞基因分型檢測技術,突破檢測局限,精準檢測血液細胞基因類型,鎖定病變基因并全程監控。對于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而言,血液細胞基因分型檢測技術可快速辨清患病類型,繼而對癥治療。
醫院中醫治療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分型論治 療效顯著
中醫對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的認識與治療有其獨到之處:
血小板減少癥一般是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減少,骨髓巨核細胞數正?;蛟龆嗖橛谐墒煺系K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常見出血性疾病?,F已公認本病是一種由于患者體內產生抗血小板自身抗體,和自身免疫有關,致使血小板壽命縮短,破壞過多,數量減少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醫中藥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具有改善出血癥狀快、穩定性好、無毒副作用等特點,而被越來越多的ITP患者所接受。雖然中藥治療療效不如激素療效快,但比激素療效穩定,不易復發。激素經動物實驗證明相當于很強的溫陽藥,長期應用可致機體陰陽失衡,同時可反饋性抑制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功能,而導致激素撤減時腎上腺皮質功能不能及時恢復,而造成本病的復發及加重,這也是形成激素撤減敏感的主要原因。
多年來的醫療實踐證明;中醫中藥對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認識與治療有其獨到之處。
1、中醫對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認識,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出血性疾病,發病以中、青年居多。中醫學雖無此病名,但史書上早有此病諸癥記述,屬中醫學的“血證”、“葡萄疫”、“溫病發斑”、“血瘀發斑”等范疇。歷代中醫文獻較詳盡的記載了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急、慢型)、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病因、病機、病癥的機轉與變化,給有效的治療該病癥奠定了理論基礎。
2、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中醫治療的思路與方法
A、急治其標,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在急性發作期,出血嚴重,大塊的紫癜相互融合成片,除能看到的大面積、多部位的紫癜外,尚伴有其他部位的出血,最常見的鼻衄、齒衄、更為嚴重者,常伴有內臟的出血,如腎臟出血(尿血)、消化道出血(吐血、便血)、肺出血(咯血)、顱內出血(目衄)等。病情兇險,惡化迅速,有不少人死于出血(約 5% )。此時,急治其標,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為主。
B、緩治其本,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人,急性出血期過后,進入慢性期,此期除需針對性治標外,更主要的是治其本,對因治療,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人的慢性型,以氣虛、脾虛、腎虛、血瘀為主,要區別不同情況,治療要有所側重。
C、標本同治,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人,在穩定期時,時有紫癜,但紫癜不多不重,遷延不日久未愈(往往兩年以上),除紫癜反復發作外,尚有乏力、腰酸、心煩、齒齦流血。此時可標本兼治。
D、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中醫學的治病以宏觀辨證為主,現代醫學的診治以微觀診察為主,各有所長,亦各有不足,辨證與辨病結合,可取長補短,揚長補短。 辨證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無論那一型,均可酌加有提升血小板作用 ,可收到良好效果。
中醫中藥特色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常見的出血性疾病,多發生于兒童及青年,尤以女青年為多見。臨床表現為皮膚出現瘀點及瘀斑,皮膚黏膜出血,甚者鼻出血、吐血,尿血便血,內臟出血。
本病屬于中醫"發斑"、"血證"范疇,病因:由于熱毒熾盛,氣不攝血,致使血妄行;或可能為肝實脾虛,肝木凌土,脾不統血而引發該病。病情長久不愈會導致脾腎陽虛或肝腎陰虛。
中醫治療方法大致為:清肝扶脾,滋陰降火,涼血解毒,益氣養血。
中醫治療以髓入手,全身治療,使病癥開始好轉,人體恢復正常生理機能。奇恒之腑的髓到全身各器官,損有余而補不足,修復已造成的器官損害,使病癥開始好轉,形成新的人體狀態。由于器官損害的多樣性,根據病情隨癥加減調整處方中藥藥物治療,使治療效果達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