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紫癜是皮膚黏膜出血后顏色改變的總稱,壓之不褪色是它的特征性表現,是很多血液病的常見表現之一。在這類出血性疾病中,約有30%-50%出血均為血小板減少所致。 血小板我們并不陌生,它在止血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當血管有損傷時,血小板就會聚集成團阻塞傷口,并促進血管收縮,促進局部止血。因此當血小板減少時,紫癜就是常見的表現之一。在這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特發性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ITP是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壞,導致外周血中血小板減少的出血性疾病。今天我們就ITP的相關知識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一、導致患病的原因有哪些?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病因迄今未明。與發病相關的可能因素包括:感染,免疫因素,肝、脾的作用,遺傳因素等。特別是兒童,大多在發病前有感染、發熱等情況。 二、ITP在哪個年齡階段中的發病率高? 發病率與年齡關系不大,兒童與成年人差不多,都在十萬分之三到四。雖然這個病不常見,但患人數也不少。 三、血小板值要控制在多少比較安全? 血小板值在低于10×109/L且有出血情況是非常危急的,需要就近住院治療。血小板至少要在20×109/L以上,30×109/L以上就基本安 全,50×109/L以上就與正常人一樣。 注:根據個體情況,保證不出血。 四、疾病對正常生活和學習有影響嗎? 血小板低于30×109/L需要治療,可能會影響生活質量。經過治療,血小板控制在50×109/L以上影響就會減小,具體如:容易疲勞等。 五、日常生活中,如何監測病情變化? 1、 定期檢測血常規。 3、血小板數值太低,又同時出現口腔出現血泡、鼻腔出血不止、經期過長等情況,那就要及時到當地醫院就診及治療。 注:短期、大劑量沖擊會很少出現這些癥狀。 以上,是咨詢比較多的相關問題,希望能讓大家對這個疾病有個基本的認識。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病因也會出現血小板減少、紫癜等表現,如果出現這些表現,無論是否身感不適,都要引起重視,盡早到醫院確診病因,盡早治療。
| |
 | |  |